新闻中心

新洋丰:做精磷复肥“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月中旬,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走进复合肥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公司,领略该公司以品质为基,做最好肥料产品,服务中国乃至全世界农业和农民的坚守与胸怀。

  左手资源、右手肥料(二次加工),新洋丰从中原磷都荆门的一家小磷肥厂起步,经过35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各类高浓度磷复肥年产能700万吨的行业巨无霸,累计产销各类肥料8000万吨、覆盖耕地16亿亩。“每十袋国产肥料中,就有一袋洋丰肥”,见证了新洋丰的荣光。

  新洋丰董事长杨才学开门见山地指出,新洋丰最有底气的就是品质。“磷复肥产业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最接近肥料本质,也是最受农民喜爱的磷复肥”,这是多年市场不断验证的结果。在复合肥还主要依赖进口的时候,新洋丰就以品质强势打破垄断。“不与国外比价格,只跟国外比质量,力求质量相当、价格更低”,30多年来,新洋丰始终以生产最优质的肥料和最受农民欢迎的肥料为追求和己任,坚守工匠精神和精品意志,主张回归肥料产品本质,矢志于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造福三农事业。

  新洋丰副总裁赵程云介绍,从单质肥向复合肥转型,从低浓度肥向高浓度肥转型,新洋丰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始终跟着农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而调整升级。2005年响应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新洋丰的产品结构从通用型向专用型转变,目前专用肥占产销量的45%以上,远高于磷复肥产业的中等水准,成为企业绝对的主流产品;具备磷、硫等资源优势,新洋丰高浓度一铵国内顶级规模、品质最优,是重要的利润支撑板块;从今年开始,新洋丰又向功能性肥料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适应化肥零增长行动的要求。

  磷复肥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必须以创新发展作为支撑。新洋丰“走出去”“引进来”两条腿齐步走,在湖北本部和北京设立两大研发中心,与中国农大、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等“外脑”以及袁隆平、张福锁等权威专家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当前环保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一道硬杠杠。新洋丰超前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硫黄制酸生产线尾气氨法脱硫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设施改造。去年11~12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湖北督促,新洋丰顺利过关;今年5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河北新洋丰检查生产、环保设施运作情况,对环保设备设施运作情况表示满意;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四川督促,雷波新洋丰顺利过关;河北徐水区人大执法检查组到河北新洋丰检查燃煤锅炉改造情况,对煤改气项目的实施点赞。

  新洋丰副总裁王雁峰介绍了新洋丰近年来发力农化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以及率先“走出去”抢占“一带一路”机遇的成功实践。新洋丰提出二分之一营销理论,即肥料只是半成品,只有“肥料+农化服务”,才构成完整的企业营销体系。

  新洋丰与中国农大联手打造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在全国建设了40个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用肥变革,依托基地整建制推动,推广农作物种植标准化模式,达到增产增收并节省肥料投入、促进作物品质改善的目的。

  新洋丰的农化服务具有鲜明的个性:一是将对农民的系统性培训贯彻始终,根据不同季节的植保或病虫害防治特点,从理论上让农户学懂弄通;二是发现并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种植示范田,影响并带动其他农户;三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田;四是在贴近农民做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农民心声,为农民发家致富当参谋;五是把农民的需求反馈给产品研制部门,研究更适合农民口味的产品。“农业的需求侧正在出现重大变化,粮食过剩、资源环境约束等,都促使从肥料到养分的定位转变,回归肥料的本质,而这都有赖于深入开展农化服务。”王雁峰说。

  新洋丰2014年成立洛川新洋丰果业发展公司,2016年参股智能设施农业企业江苏绿港公司,从肥料延伸到终端产业。2016年洛川果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印证了新洋丰上游整合下游、打造大农业产业体系的大胆设想。

  新洋丰还是“走出去”的急先锋。新洋丰产品漂洋过海,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足迹遍及亚洲、美洲、大洋洲、非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颗粒一铵、粉状一铵和二元复合肥等多个品种;还收购澳大利亚Kendorwal农场,进军国际高端农牧业市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地,新洋丰的国际化战略也逐步明晰,即技术国际化、产能国际化、贸易国际化和资源国际化,迈上国际化发展的新高度。

  展望“十三五”,新洋丰将努力转型为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现代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年收入将突破200亿元。